0

「通路」的選擇和順序

2019 May 15個人品牌

在PressPlay的專案內容中,我未來應該會提及上圖大部分的通路,以及我對他們的看法和玩法,包括國內外的資料及案例,但是現階段,請大家先不要太貪心,我們先從紅框處開始。

 

現在是2017年,在這麼多通路中,我認為有幾個是必玩的通路,一是部落格(精準地說是個人網站),二是Facebook,三是電子報,我們先不要貪多,把這三種通路玩好就好。而順序也是如此。

 

部落格:他是你的「核心點」,不管你未來的事業做多大,你的「個人網站」始終是重要的存在,他應該位於中心點,旁邊環繞其他的通路(包括FB)(想像很多圈圈包圍著他),我認為自己的網站正是你在網路世界上的存在感,說的誇張點,你若沒有網站,你在網路世界上是不存在的,而未來的世界會不會全是虛擬世界呢?

 

在自己的網站/部落格上面累積資產,是第一重要的事,但也是許多人心中很難的事,假設你是一個很有料的人,你可能會問為何不發在FB上就好,這樣比較多人看到啊?沒錯,放在FB上比放在部落格上也許比較多人看到,但其實想一想,這兩點並不矛盾啊,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先刊登在部落格上,然後再放連結或簡短敘述在FB上,做連結連回網站,雖然FB不喜歡我們這樣「導流量」,刻意把同個網域的貼文觸擊率變低,但還是多少有機會啊,以前我們沒有FB的時候,流量都怎麼來?到處去貼文啊、鼓勵大家「加入最愛」每天回來、RSS訂閱、發電子報內嵌連結、交換連結、發簡訊等,當然還有從搜尋引擎(SEO)來的流量,我自認這些方法都是沒變的,我們還是可以做啊,FB只是多一個管道讓我們能增加流量,只要這個管道的貢獻大於零,而且做的工不多,他就是好事,但順序不要被影響,依舊是部落格第一、FB第二。

 

許多國外的大師都說,你擁有的EMAIL訂閱數是最重要的指標,我也越來越同意這觀點,因為任何事業都需要擁有忠實的客戶,而「忠實」是需要長時間的關係維繫,而關係維繫表示你必須能夠輕易地接觸他們,初一十五給他們問候一下,讓他習慣”你在身邊”的感覺,我們現在說的是會員的「掌控性」,FB粉絲是沒有掌控性的,你連他們的EMAIL都沒有,你是被動的,這還怎麼做生意呢?

 

有了會員的EMAIL,然後長期餵養他們好的內容,多多少少會生成「忠誠度」,所以電子報,或是有什麼辦法能夠獲得你讀者的EMAIL,是一件非常急迫且重要的事。

 

「個人網站」「Facebook」「EMAIL訂閱數」這三件事,是第一階段我們要專心做好的事,「做好」的定義我給的目標是以下:

 

個人網站/部落格:每日不重複人數1,000人

Facebook:1,000個好友

Email:1,000個EMAIL訂閱數

 

1,000是個魔術數字,任何數字小於這個都沒啥意義,你說再多話、內容再棒、表現再好,其實都不會有人看到,但這並不表示若你大於1,000就會有人看到喔,他只表示這個「基數」是會產生影響力的,他是有可能「爆開」的,所以我們想的簡單點,1,000才是你的個人事業起點,小於這個我都會稱他「前置作業」罷了,但你可知道,光是這個「前置作業」所要做的事就夠嗆的了,而且所要花上的時間,聽了別哭,平均是18-24個月…

 

擦乾眼淚後,我還是有好消息要公布,因為我們談論的是「十年」的計畫,就算你資質駑鈍兩年才成,他還是只占五分之一的時間,你而後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會比較輕鬆的。

 

趁我們還年輕,先做難的事,未來老了以後才比較輕鬆,這道理很簡單啊!